2016

2018/10/6

| 樸門永續之路工作坊 | 11月屏東


🗣號外!中南部的朋友有福啦!想上我們的課程不用千里迢迢到北部來上囉!

佛洛斯特(Robert Frost)那首有名的詩所說—「森林裡分出了兩條小徑,而我選擇了人煙罕至的那條,這讓我的人生從此不同。」正如同我們的選擇,使大地擁有截然不同的面貌。

在面對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時,人類如何傾聽大地的聲音,了解土地的需求與特質,並友善地拿取我們所需。串聯了樸門永續生活元素:水、能源、土壤、植物。並以其為核心設計的永續之路,系統性的樸門永續課程,每個主題為兩天一夜的實作工作坊,內容包括概念解說,以及動手實作以及思考互動的體驗。
——————————————————
線上填寫表單報名👉https://goo.gl/forms/rR9eiR2ZsVa8lIAC3

【課程時間】:
2018年11月每週一、二,合計四次工作坊,每次為兩天一夜,共八天。
11/5-6、11/12-13、11/19-20、11/26-27。
10:00~17:00

【課程地點】:
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屏東縣長治鄉德和路75號)

【課程主題與內容】:
🌿水—水資源介紹、生態池、雨水回收、中水處理系統實作、團體思考與行動
🌿植物—植物的秘密、食物森林、多層次種植、厚土種植實作、團體思考與行動
🌿土壤—土壤結構與認識、碳氮比、堆肥實作、團體思考與行動
🌿能源—能源介紹、能源的捕捉與儲存、免動力揚水系統實作、團體思考與行動

【參與辦法】:
1.本課程為實作課程,參與課程的學員以45歲以下的青年優先錄取。
2.報名時需要預繳5000元的費用,作為保證金與學費部分負擔。
3.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學員全勤無缺席,課後將會退還3000元的保證金。若有缺席的情況,視天數依照比例退還保證金。

【課程聯絡】:
課程聯絡人:小白 0908273253
聯絡信箱:yamanagarden@gmail.com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2018/10/20

【繳費方式】:
戶名:台灣樸門永續發展協會 唐嚴漢
帳戶: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天母分行
           011-51102000005147
 *請於填表後三天內匯款並來信或來電告知才算報名成功,謝謝!

【主辦單位】:中華電信基金會
【承辦單位】:台灣樸門永續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屏東縣政府

2018/9/3

樸門動物養殖工作坊🐓🐐

樸門動物養殖工作坊🐓🐐

動物一直都是讓大家又愛又陌生的元素
野蔓園準備養雞朋友以及羊夥伴啦!
在這之前帶領大家思考動物的存在、與人的關係
以樸門的思維著手設計動物生活的環境
並動手實踐打造動物的棲所!

👉立即填表報名:https://goo.gl/forms/dXRRFiJCgmKjYsBA2

【時間】:
2018/10/2、9、16、23、30(二)9:30~17:00
中午大家會一起享用農場自種的蔬食餐點

【地點】:野蔓園(台北市北投區紗帽路40-20號)
導航容易走錯路,請參考交通指引:
https://yamanagardensite.wordpress.com/交通指南/

【課程內容】:
🐾樸門動物元素的初導:認識動物的需求與產出、空間的觀察與設計
🐾木料取材處理:從自然取材、木材處理與防腐
🐾木作加工與技巧:木棧板加工處理、基本木工的施作
🐾建置雞舍與羊圈:複合異材的結合技巧
🐾動物養殖經驗分享、建置雞舍與羊圈

【協辦單位】:台北市大安區農會

2018秋季樸門耕作實作課

大家是否也嚮往小森食光中隨著季節的流轉
過著自耕自食的生活呢?
當你在面對一塊土地時,是否有不知所措、無從下手的感覺?
在這次野蔓園的秋冬耕作課程裡
我們分享真正在面對土地時耕種的要點
如何透過自然模式讓土地保持鬆軟、濕潤、肥沃
並了解植物的需求與特性
大大減低種植的門檻與解決可能遇到的困難!

2018秋季樸門耕作實作課
👉立即填表報名:https://goo.gl/forms/hfbY68WBPh3y6uG23

【時間】:共四堂系列課程
9/20(四)9:30~17:00 、9/27(四)9:30~17:00、10/4(四)9:30~17:00 、10/11(四)9:30~17:00

【地點】: 野蔓園(台北市北投區紗帽路40-20號)
導航容易走錯路,請參考交通指引:https://yamanagardensite.wordpress.com/交通指南/



【課程內容】:
●高床圍體製作、德式高架花床
●留種育苗、植物繁殖
●三明治種植、簡易式堆肥、保護土壤
●種植秋冬植物,以及如何搭配避忌伴植的作物

【協辦單位】:台北市大安區農會

2018/5/7

2018野蔓園PDC—學員心得 by王瑋娜

今天是 24 號,三個星期前溫菱送的秋葵的種子今天長出了子葉,另這兩天 為它們的健康憂心的我寬慰不少。課程中除了知識的學習,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結 識了許多關心環境、踐行農耕的朋友。迫於學校的住宿環境和功課的壓力,好久 沒有種植物了,直到參加這一期的 PDC 課程,老師不斷的鼓勵大家動手實踐,加 之同學間慷慨的互贈種子,我才有動力和機會決定再嘗試種點什麼。運用樸門設 計課程中學到的知識,留意身邊可以再利用的資源:學校春天修剪樹枝和除草回 宿舍的路上到處是新鮮草葉的碎渣,宿舍對面的樹林有了一定年紀總是積著一層 枯葉,愛喝咖啡的朋友處有咖啡渣,自己每天都會產生果皮......找來一隻裝完麵 線沒用的塑料盒,模仿厚土種植和堆肥結合的原理,開始我的培土實驗:一層論 文廢紙、一層土壤、一層廚馀、一層枯葉、一層綠草、一層咖啡渣——當然,最 重要的原料是野蔓園肥沃的黑土壤和混合貓空山特產的腐殖土,再在土壤上蓋一 層乾枯的芒草減低水分蒸發,就當做是小秋葵們暫時的家了。9 號水培育苗,10 號喬遷,15 號破土,一路茁壯成長,然而這兩天有 3 顆土壤耷拉下來好不讓人 心焦,就在此時,像徵著成長的子葉長出來了!不過伴植的川七還在蓄積能量, 豆子也沒有冒芽,再耐心的等等吧。還有親愛的小雜草們,你們也加油呀,等著 你們出來替換干芒草覆蓋土壤呢~
每日在和一草一木的接觸中,生活的樂趣增加了,看著它們健康成長,似乎 寫論文的繁重壓力也被分擔掉一些。
如何在資本驅動的現代消費社會中建構友善環境生活形態感是我的主要關 懷。之前長期浸泡在環境知識學習和教育工作中,我一直都在反思環境教育如何 在沉重的議題下展開有趣的實踐、創造一個有吸引力的平台,也一直都在尋找更 為打動人的環境教育手段——食農教育是一個非常吸引我的領域。日常生活實踐 中最緊密的元素之一便是飲食,食物不但是人類生存的必需,是建立自我認同連 結社群的關鍵,也是塑造個體對自然的認知和感知體驗的媒介之一。然而,現代 生活將人從自然環境中分離出來,食物被理所當然的當做一種消費品,工業化食 物鏈上發生的事情大部分被現代食品工業隱藏了起來。
但是飲食始終是人們生活的根本,如果餐桌是被綁架淪陷的陣地,也可以是 發起反叛的場域,綠色和平也曾提出“從每一口食物開始減少地球的負荷”。之 前在都市組織食育,即印證了對食物的天然需求和慾望以及對健康的關懷可以很 好的連接到環境教育,都市生活的人群對於有機農耕也都懷有濃厚的興趣。今年 2 月終於有機會參加樸門永續設計課程,每週 3 天浸泡在野蔓園,而剩下的 4 大半心思也都是花在整理記錄消化上課的內容,種種精彩回味下來比較深的體會 有如下幾點:
有趣: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視大腦智力的開發而輕忽身體的配合,但人是身心 合一的,教育的場域也不應該讓身體缺席,身體的感知會帶動大腦的思考、 吸收。在食農教育的場所,理論和實踐緊密連接,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對時 節變化的敏感是農作的基礎,也是文化傳統的源頭,教育不再只是頭腦的教
育,更是心手腦並重的教育,提供更為豐富的身體感。食農教育不但是有意 義的教育,也是有趣的教育、活潑的教育,是風味傳承的教育、也是創新文 化的教育。如果可以,希望以後能增加實踐的部分,從實踐返回理論討論, 也是自主學習的一條取徑。
連接:班裡同學的組成多元,不管是年齡還是專業、職業的經歷其實都相差 蠻大,不管是課堂上的小組討論、小組實踐,還是課後的討論和交流,都促 進了同學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從老師到每個同學,都不吝分享自己的 知識、經驗和物質,結課時水到渠成了溫暖的人際連接。課堂上反復強調連 接的重要性,農作需要人和自然連接,也要求人和人協作生產,社區和社區 之間相互幫扶。社區支持農業(CSA)的新型態模式通過連接餐桌和土地, 也把分別城市和鄉村不同地區卻關係緊密的社區連接起來,增加不同職業間 人群的交流,加深非農人對自然土地農耕的理解。人不是孤獨生活在地球上, 而是和其他人、其他生物一起編織了生命之網。我們不曾擁有地球,也不會 擁有地球,我們不過是地球億萬年生命中的一段過客,唯有照顧好相互陪伴 一起走到此處的“生命共同體(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岩石無機質)”,才能 走的更遠。
翻轉:當代城市化的發展風潮使教育也落入了“城市中心主義”,城市價值 導向的教育否定鄉村文化,不但貶抑了自然的價值也貶抑鄉村的價值,激勵 人遠離鄉土。而食農教育通過重新審視土地的價值、人和土地不可分割的連 接,幫助人們鋪就一條返鄉的道路。而不論是嘗試種植、加入 CSA 或者參加 農墟等自主選擇在地食材來源,現代人皆有可能通過提高在地糧食自給率擺 脫跨國食品生產工業的壟斷鏈條。食農教育不光是不光是知識、態度和行為 的教育,更是價值的重新認識,對於城鄉分裂的格局和重商輕農的現代價值 體系的反思。
2005 年日本頒布《食育基本法》,要求以家庭、學校、地域等為單位在全國 推廣,希望國民不僅改善飲食生活,更培養對食物的感謝之心,保存傳統飲食文 化,傳承地區特有的飲食生活。食農教育重新連接人與自然的互動,通過耕種實 踐建立對食物的理解,並通過食物連接人推動社區向永續發展轉型。食農教育再 現從土地到餐桌的現代食物鏈,重新打造消費與生產相互支持的、城鄉共好的循 環經濟之道。
儘管資本利用大眾媒體傾銷食品,同時操控人們對食物的認知,但是必須承 :食物與土壤、水和空氣以及整個自然系統和社區緊密相連。食物連接著土地 的生命和個人的生命,深入了解食物及其背後的故事,意味著對社會的再認識。 Belasco(2014)指出對在食物議題上承擔責任意味著覺察到我們在食物鏈中的 位置——覺察人對於遍佈全球的自然、動物、其他人、以及權力與資源的分配的 巨大衝擊。對待食物的態度和行為不只是個人的、更是社會的和政治的。
常常做環保推廣做的心累,不過想起林大哥的話,對的事情總是要做下去。 現在雖然有了新的有趣方向,不過目前處境下要面對的困難也不少。但不管如何 緩慢,我都希望能繼續累積食農的實踐經驗,在這個領域走的更深一些,有一天 成為可以落力推動改變、愉快分享的人。

2018野蔓園PDC—學員心得 by徐麗麗

還沒來學檏門時我以為檏門是種有關於有機的自然農法、來上課時讓我回想在泰國小時候不方便的鄉下家、小時候都嘛有好奇心、有觀察力很強記憶也很好知道什麼果樹在哪裡什麼時候長出可以採收、會跟隔壁鄰居分享公平對待、不會製造垃圾也不知道垃圾怎麼製造當然就不會有廢棄物啦~檏門讓我學到不要太直、不要太固執、從小做到大、小額分散、多樣性、要有耐心永續、重點要做什麼之前要先作設計觀察紀錄、要公平的分享、要種多樣性、可以種層次的、都想多做多錯錯多的多進步、先把要做事的人找出來要有組織公平分享文化的傳承、這次上課我會設計在我們的好好的田。 
土地活化
1.檏門設計原則
2.生物多樣性
3.有機的種植
文化交流
1.南详姐妹聚會
2.認識各國文化
増加收入
1.體驗課程收費
2.烹飪課程收費
3.加工品販售
親子教養
1.讓親子更認識媽媽
2.建立新住民信心
3.語言學習
減少花費
1.大家一起做
2.水資源利用

3.環保廁所

2018野蔓園PDC—學員心得 by藍溫菱

早上迎著清晨的微風出門,在公車站等待著開往臺北的車,但是假日前往臺北的人潮眾多,眼見一次又一次的班車,仍載不完這許多的人們,長長的人龍,讓人不免心急,此時心裏想到的是亞曼老師說的:「小而慢,小而緩.....要做的夠久才能看到成績....」不禁有些啞然失笑,眼前的人龍正以小而慢,小而緩的速度消失(連須四班車從眼前客滿的駛離).....要繼續等嗎?要不要改搭火車?這樣等下去會不會到不了啊~~~持續的焦慮,煩躁,幾乎摧毀一個美好的早晨,但心中想到第二段話:要做得夠久才能看到成績.....啊!亞曼老師都這麼說了!等吧!就在放下焦慮時,第五班車來了,上了車,安穩的到達臺北集合點,才9:10~這算是樸門給的另類啟示與印證吧!

年過半百(驚!!!不想面對!)總覺得彷彿有人偷偷將地球快轉~等等啊~我還有很多東西想學習,想瞭解啊!所以能上這次的課程,心中是滿懷感激的,感謝我所屬的《臺灣老大人活力發展協會》,當協會通知我,有這個學習課程時,難掩心中狂喜,知道樸門十幾年了,終於有機會上完整的課了!感謝家人對我的包容與支持!

上課期間老師一再強調的樸門3個核心價值,6個永續元素,15個操作原則....是成為樸門人的重要提點,而重要的是學到樸門對環境的態度(對!態度很重要!)每個設計,決定與作法,都要考慮到7個世代以後會怎樣,才是永續的作法。這將直接影響之後我在樂齡中心的教學內容及在我田間對待環境,土地與植物的態度。

最後要感謝《中華電信基金會》有這樣愛土地及永續的理念,提供優質課程,期待這棵樸門樹開花結果,散播永續的種子~

還有,還有,人跟社群真的很重要,這群一起上課的同學們,大家真的是太有才了!希望我們可以一起互相支持走下去喔!

2018野蔓園PDC—學員心得 by邱榮漢

回鄉務農從事有機農業八年多,從原有慣行農法轉作有機農業,從小農慢慢變成中農的規模,農業這道路上愈來愈艱辛,勞力付出愈多時間愈少,漸漸的,發覺自身已離當初回來務農的期望:「自給自足的優雅農夫生活」愈來愈遠,近幾年的自我反省希望走回當初的目的,也摸索幾年仍未有明確的方向,直到這次在野蔓園 PDC課程的洗禮,已然撥雲見日,雖然是短短的14天,但使我可以整合過往經驗,重新思考未來5年、10年甚到20年以上的生活方式規劃,簡短的整理這些天領悟的幾點部分:
如何從生產型農業主義轉型為生活、生態型農業呢?小而慢、多樣性種植、時間愈久輸入愈少產出愈多,樸門重視的就是多樣產農場 +循環農業。
從自身出發関照人與地球,透過永續設計的概念,設計出適合天、地、人的和諧共存的農場,也是適合自已的生活工作作模式。
從永續設計的13原則,在做農場的規劃、施作、決策中能夠更清晰明辨方法。
新舊融合的學習型農作觀,透過向傳統農業經驗學習,汲取古法智慧,觀察自然,向自然師法,才能確保農法的正確性。
人與社群的共享概念,在14天的短暫學習課程中,強烈感受同學間彼些連結共同思考實作產生的群體力量,期待回到自已農場後能有更多的向外連結。
最後,用課程上的簡短的一句後,作為自已未來的期許:「在你離開這塊土地時,它應該比你來的時候更肥沃」用這塊土地將自已的生活設計紀錄下來!

感謝亞曼老師、小白、晴雯......的付出與教授,感謝同學們在課堂間的歡樂鼓舞與 思考互換,感謝中華電信基金會讓我能得到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

2018野蔓園PDC—學員心得 by邱騰億Eden

出身於一個純精油、冷壓油進口貿易的家庭,品質與產地連結一直是我們特別講究的區塊。但其中有許多與環境與品質之間的矛盾是難以去理清的。而我父母過去透過醬油課接觸了野蔓園,媽媽幾年前也曾參與PDC課程,因此獲得這次開課的資訊。
接觸樸門是非常具有啟發性與衝擊性的,不單只是農務相關的知識與技術對我來說很新鮮,更大原因是其中的永續、循環理念,彷彿讓我尋到一塊缺失的拼圖,讓很多想法茅塞頓開、蹦出新的可能。
精油與冷壓油的栽種,雖然有很多使用自然農法的人,但原則上還是以各區域單一大量種植的型態運作。是否有可能加入厚土、覆蓋、避忌伴植,甚至食物森林分層的概念呢?而利用這些概念,對於蒸餾、冷壓後的品質有什麼影響?是否會改變其氣味的表現?其蘊含的能量?
許多的供應商、農場在如今環境變遷上,都遇到了種植與產出上的問題。作為一個小小的進口商,我們雖然沒有大公司的財力能強制供應商去改變種植方式,但可以透過每一次的產地拜訪,更全面的了解其土地、環境、肥料與植物之間的關係,也希望在未來能給予他們一些永續上的概念與資訊,激盪出新的火花。甚至是以認購一小區塊的方式,讓供應商去嘗試我的建議,逐漸改善種植環境。
PDC課程的群組也是很棒的團體,能交流資訊、專業相互協助,也有合作的可能。

期許未來能逐漸增加永續、循環的相關知識,不單單只以一個貿易商的身分,去改變商品的源頭,讓整個商品從源頭開始,貫徹友善的理念。

2018野蔓園PDC—學員心得 by藥頭

課後心得:
  前言:我本身是環境工程人,我亦受過完整的環境教育訓練,環工人有句話“沒有破壞,就沒有建設”,當時年輕,不感覺怎麼樣,直到民國99年88水災發生後,大自然的反撲,讓我深感人類的渺小,加上去年得知大我三歲的哥哥,身染癌症侵襲,年僅38歲,就是今年的我的年齡,我決定放下所學,投身樸門虛心學習,透過中華電信基金會,讓我一嚐宿願,進入樸門學習深深感謝。
課中:
  第一堂課只感覺普通,但野蔓園裡亂中有緒,菜園裡為什麼十字花科的高麗菜結頭菜,葉子完整幾乎沒蟲吃,也沒病害,第一天回到嘉芳姐幫我安排的飯店,我卻異常的激動,那股激動是我對環境的迷失,導正我的方向,接著幾星期我每次都雀躍期待著新知識,再被喚醒或是重新輸入,顛覆然後再重新整理,我非常非常享受這個課程,我第一星期每堂課都沒記筆記,我有自傲的記憶力,直到第二星期起,我拿起筆開始做筆記深怕我漏掉什麼老師所說的精華,還有我在課堂中學習到很棒的厚土種植,等高線溝渠製作,自然建築…………等等,我也在課程中不知不覺成長了,這是我很久沒有的感覺,很感謝每一位老師的教導,我會更靈活應用樸門科學,並把所學透過實做,去感染每一個人,而不是企圖改變誰的想法。
課後:
  改變:
  我抽煙,以前覺得我在室外抽不影響別人就好,今天,是我回家的第二天,我想自己種菸草,自己體會生產的辛苦,用菜畦去種,多食菜,少食肉,直到我能生產出食物來。
  未來:
  我想親手打造出自己的樸門農場,透過自己及老師同學協助,不只是當藥頭,推廣樸門價值,才不枉所學。
  最後學生感謝眾位恩師細心教導跟訓練,感謝同學互相勉勵伴學,感謝嘉芳姐及中華電信基金會安排,也感謝農場的工作群 ,還有最後同學們看得起,選我當班長,讓我帶大家搞怪去吧!

藥頭兼搞怪班長


野蔓園「2018農村蹲點計畫」

野蔓園也在農村蹲點的行列裡喔!👋

👉【2018「蹲點‧台灣」開放報名囉!】 👊👊👊

「那年夏天,與夥伴到了台灣一個美麗部落,體驗這片土地的生息。深蹲,傾聽在地的聲音,而我,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揪一位你的好冰友,一起到台灣各角落進行「一手服務、一手紀錄」,蹲下來,看得更深入,用你們的雙眼和雙手一起感受這片土地的溫度。

報名時間: 4月23日止(線上報名)
報名資格: 全台大專青年2人一組報名參加
蹲點期間: 2018年7-8月(視社區需求,蹲點15-20天)
蹲點社區: 全台20多個鄉村部落社區據點

②⓪①⑧來報名去兒☞  http://youth.chtf.org.tw/register
②⓪①⑦一年一季豐收的甜美☞  http://youth.chtf.org.tw/achievement

Ps.貼文照片by去年蹲點林子內社區的同學 毛御亘 顏睿希
感謝你們~~~

#中華電信基金會 #蹲點台灣 #暑期志工 #暑假志工 #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