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009/4/25

PDC新得分享by Ada
















參加是次在野蔓園舉行的PDC課程,實在是難得及愉快的經歷。本身沒有並什麼農務或設計背景,亦無此生活需求,參加這個課程的主因真的是純綷為興趣。剛好又能在這段日子向公司申請十天的年假,連復活節假期及星期六日,剛好就足夠來參與這個為期兩週的PDC課程另加上兩天的台北遊。

有許多朋友問我,你這個課程其實是學些甚麼?真的是一言難盡。PDC全名是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而Permaculture中文則翻成「樸門」或「永續栽培」。單憑字面去領會,似乎太過空泛;如果參看在課程中的照片,又似乎跟農務有很大的關連。沒錯,的確跟農務有頗大關連,但並不僅至於此。按我個人理解,樸門是一種追求永續(Sustainable)及正面(Positive)的生活模式、態度、思維和價值觀。而這個「永續」亦不限於人類自我的生活繁衍,乃是同時包括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地球。所以它的三大重點是:照顧人類、照顧地球、分享多餘。不過話說回來,是次課程內容似乎是針對如何過自給自足的永續生活,所以農務亦理所當然地成為主題中心。


課程的大部分內容是透過老師講課形式將知識分享給學員,另外亦包括遊戲、實習(例如大家一起做十八天堆肥)和土地設計習作等,令課堂不至太過刻板。上課的第一天,令我回想到以前上學的日子。真是很久沒有做一個全職的學生了!而且有部份生物及地堙方面的基本內容更是多年前曾經學過的(當然,已一早把它們忘記得一乾二淨了)。除了在知識層面上的介紹,老師更加入不少其個人經歷和圖片分享,令我知道更多可能不會從書本得知的事物。至於實習更是令人興奮,因為在香港應該沒有什麼機會去做堆肥或mulching(以護蓋物重建土壤)。不做過堆肥也不知道原來乾牛糞是如此不似牛糞!若沒有人告知,根本不會看得出來,也嗅不出來。另外那些微生物的驚人效率,令翻堆時冒出白煙渺渺,亦是叫人感嘆。至於mulching後的數天,在乾草中更長出磨菇來呢!



全個課程一共有三個設計習作,第一個是老師給予每一組一個土地的平面圖,並列出對此土地用途之期望,然後讓每一組都運用所學到的樸門設計法則去為這片虛構的土地設計其用途。實在是不易的習作呢!皆因我並沒有建築或設計的背景,所以真的有點吃力,幸好同組的同學有富豐的自建農場住宅經驗,所以最終亦能順利交功課(匯報設計結果)。

第二個習作是替我們正在上課的地點──野蔓園重新設計,聽罷「假設的客戶」對野蔓園的期望,便要利用樸門概念去改善野蔓園。這次因為是一個真實的地點,而且又可以實地考察,設計起來比較踏實,不過在完成後發覺原來有許多新設計都不是太實際,亦有些地方欠缺周詳的考慮。

至於第三個習作,是選出班中三位同學在不同地區所擁有或管理的真實土地來設計,它們分別是位於溫帶的奧克蘭,熱帶的高雄和亞熱帶的香港。因為三地都不是近在咫尺,所以大家都透過Google Earth來搜集資料,這真是一個多好用的免費軟件呢!Amazing!由於這個習作已是第三份功課,所以大家都比較適應,而且對課程內容有更多的了解,所以都做得十份仔細。我所參與的是熱帶地區組,因此地的主要用途是提供業主一家舒適及環保生活,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分析其地理環境和安排「一區」的設施,原來要蓋一幢房子,真的有很大的學問!座向、用料、屋簷長度與日照的關係、植物選擇……等等,甚至連養蜂箱的出入口坐向也有學問,雖然短期內我應該沒有機會要在熱帶地區蓋一座房子,但透過這個習作也真是獲益良多。希望Jesse同學回到奧克蘭能成功購得此地,並將我們的設計實踐。

除了正規的課堂,課程以外亦加插了一些分享。如短片分享:古巴石油高峰期及Milton同學在紐西蘭的小農場設計分享(又是另一大開眼界的presentation,一邊看,一邉「哇」……)。這些東西在平常生活的確很少接觸得到的。關於課程,最後還有不得不提的畢業要求之一:晚會表演。老師在開課時已告知大家這項必須通過的畢業條件;不論以個人或小組參與,也不論表演形式是甚麼。精采表演包括瑜珈(真的把腳放到頭上去!)、唱歌、跳舞、樂器伴奏、教學等等。而我和兩位都住在山上的同學則組成一組,表演一段小話劇及與大家玩戲遊,內容亦與我們所學習過的內容相關,看來大家也玩得很開心(其實在我們想題目時自己已經很high),現在想起也會會心微笑呢。

回顧課程後的得著,是強化了某些已有的想法,增加見識;另外透過這次課程所認識到的很多來自五湖四海、臥虎藏龍的同學及朋友,亦是這個課程的另一珍貴得著。最後要感謝「主飯單位」(廣東話音跟「主辦單位」相近) 亞曼籌辦這次課程,亦多謝老師Christian悉心教導(雖然他應該看不懂這篇中文,哈!有沒有同學幫忙翻這句給老師?)。

by Ada
Apr 200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