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005/7/3

野蔓園之討論紀錄20050701(月姿整理)

請大家幫忙修正唷!謝謝!
-------------------------------------
日期:2005.07.01 10:15~16:30
地點:永續栽培(Permaculture)設計讀書會
台北市康定路348號11樓
出席:16位
名單:邱奕儒、唐嚴漢、劉雅琪、我不認識的屋主、法蘭、鈺琳、曾大哥、張記者(哲學)賢伉儷?、黃盛燐、黃騰、謝光榮、黃賢生(民生東路素食)、林維成、張雅娟(拍照長髮girl)、楊月姿。
(以上是拼湊的,請大力更正)

野蔓園討論流程
※為尊重未到場的讀書會成員,本次開會定位為會前會。將再透過其他方式交流意見。
(A)部份
一、 前言
(一)、所有者:唐嚴漢(亞曼)及其合夥人共二位。
1、出資比1:1。50萬+50萬資金存銀行,目前約剩90萬,且由亞曼負責處
理該承租地事宜。
2、將來該地若公地放領時,由亞曼買下該合夥人的1/2所有權。
3、該地約800坪加上其旁可供利用公有地約200坪,共約1,000坪。
4、目前租金約$10,000?/月。
5、租期六年,到期原承租者可續租。目前第一次租期僅剩5.5年(即?年?月到期)。
6、期待2-3年建立核心know how與傳承。
(二)、規劃者:Permaculture團隊。
(三)、執行者:Permaculture團隊。

二、 規劃目標:推展Permaculture教育並落實三生原則。(請修正之)
討論過程:
-教育推廣、環境教育、用農藝來了解環境、體驗、平衡、傳統農作與Permaculture共生、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生態平衡的美學、合理的永續生活模式、和諧大自然的氛圍、美的精髓、農家意象、人、創新的實驗場所、公共性、開放性、開展性、非營利、公益性、永續性、自給自足性、永續生活圈具備現有生活各層面、推廣Permaculture環境美學、建立一個新社會、永續生態的標準模式,是什麼?
-亞曼:永續的耕作達到自給自足的經濟效益,一戶四口之家/220坪,野蔓園1000坪左右/約5戶之規模,共同購買,與社區結合,鴨合米,土地條件氣候不同陽明山七蔥八蒜。
-三種人:(1).專業型(純職.義工)。(2).兼職型(義工)。專職人員。
-非營利、公益色彩(理念)、參與(做中學)。
-人力:全職、兼職、義工。

三、 規劃目的:Permaculture式生產及教育活動。強調DIY與網路資訊行銷。
討論過程:
-曾老師雨水收集
-智慧、經驗、信仰
-可行性、經濟型→持續→帶動周邊
-商業(收支平衡)←→生態
-知識性、娛樂性、上課、導覽
-農業、非農業
-25分鐘的導覽、30人規模活動進行、二位兼職工作人員(@2萬*2=4萬+地租為固定成本),在Permaculture原則下,自給自足。
-重點(經典)操作。植物….
-國外沒有廚餘堆肥,台灣溫度高,很容易臭掉,通氣率要高,邱老師已成功。
-亞曼說明野蔓園分區使用:由下而上為入口花園與水池(具美感+賣花)↑香草區↑200坪(經濟蔬菜區?)↑草藥區↑果園區(桑葚.咖啡樹)↑森林區(露營)。四季變化推出不同的課程。收門票,活動做酵素、醋、麵包、豆腐…(原來架構想法)
-結合Permaculture,養活二名工作人員。
-沒有通路,只靠讀書會成員吸收+其他,找到商品推permaculture。
-鈺琳:法藍創作,辦陶藝、藍染…台灣-台北-陽明山-野蔓園。
-綠色消費者←→生產者,發展Permaculture精神。人及活動都要有permaculture精神。
-曾:園區要有主題,具差異性、吸引力、說服力。
-黃騰:分享人與土地的互動及故事。如何永續下去?消費、導覽、教育(DIY知識),例:亞曼與土地結緣的故事,選項麵包、酵素…。人與環境互動的模式,人與自然生活的新價值。
-慢慢耕耘,不求快。
-黃盛燐分享美國學習經驗:第一堂課對環境的了解、風向、位置、土質酸鹼度…,實驗實作,周邊環境認識、戶外活動當義工、雨水回收、石油問題,分組設計學校的地,畫設計圖…。12-5月/學期,半天課(室內1.5H+戶外2.5H)/W。
-先對該地生態了解再做規劃。請黃盛燐邀約調查老師擇日上山做自然資源調查。
-邱老師:合作社、社區整合。

四、 規劃原則:(待討論)(或許已討論出來,但不夠明確)
五、 野蔓園背景條件:附於後。(月姿想的請參考)
六、 大尺度計劃:(待討論)
七、 子計劃:(待討論)


暖身部份(約1.5小時)
對野蔓園的看法或期待:(有些遺漏不完整,請幫忙補上唷!)
1.黃盛燐: 成員中唯一受過完整Permaculture教育課程、園藝治療。
能量再利用的原則,對土地利用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2.曾大哥: 開會前有做功課,馬上提出五大基本條件:
(1).吸引力。(2).凝聚力。(3).對每個人的益處。(4).大環境的的益處。
(5).持續性(永續性)。
3.林維成: 教育並與自然和諧相處,有讀立自主運作功能。
4.亞曼: 具體有效益。
5.法藍: 人對土地之親近需長時間,才能感覺土地與自然。園區內工作應責任制,負責各自部份。種植者也是觀察者,並文字化之。
6.雅琪: 讀書會著重生活的態度,野蔓園作資源的整合,進而成為教育、生態、生產的示範中心。
7.張大哥: (1).野蔓園附近的承租者,份子複雜。
(2).時間的問題,上山的時間有假日或非假日。
(3).半年的謀合期。
(4).思想會改變,生活起變化,自家陽台植物已受青睞照顧。
(5).執行力的問題。
(6).每個人都有生存的問題。
(7).說服自己,自給自足機制,別人才會效法及參與。
8.月姿: 我是散客。建立工作記錄簿,文字化讓感覺不流失,工作能接續與傳承。
9.鈺琳: 沒參加過室內,參與戶外有無力感,方向要清楚,野蔓園能持續運作,例:
見到播種發芽很高興,但三天沒去照顧,死光了。
10.黃騰: 以活動的角度來看,辦親子活動來開墾人力。
(1) 體驗型(前段)
(2) 荒野型(後段)
11.黃賢生:白紙一張。
12.張雅娟:有機農園。上網站看過,若示範村的話,住在那,生命的條件不同,當實
習的園地。
13.亞曼: 理想與實際會有差距。
-廚餘的問題,過程會發臭,鄰居會抗議。
-堆肥有十多種方法。(1).好氧菌的過程。(2).自然資源。(3).現場條件。
-理論需在土地上實作,然後做中學。
-上面那塊租地,短短100m路程,一般人不太願意去,缺乏方便性。野蔓
園在路旁。
-野蔓園的生命力很強,4月除草,6月又長100cm高。第一次申請建房舍,
市政府說開發太少沒通過,第二次申請在市府人員來之前趕快除草,結果
准許15坪。
-20050313立了4根柱子,三個月後還是一樣沒進展。
-不一定要示範村,希望能複製permaculture的機制(態度/環保/生態)。
-合夥人的態度:效益的問題,公地放領是公告地價+3或4成為政府買價,
100萬若6年後為800萬,投資報酬率為800%。目前有效為5.5年,未來
則不確定。若2-3年運作不成的話,就是失敗了。
-六年後的承諾(合夥人那邊沒問題),由非營利或協會接手。
-人力資料庫、SOP流程、經驗皆文字化。
-設定2-3年的活動,像市民農園靠出租就可以回收。

邱奕儒老師歸納:
1.5.5年內租地權不改變。
2.2-3年先規劃,在土地上嘗試推動三生原則。(生產.生活.生態)


(B)部份
一、結構物小組 :資金由亞曼籌措提供。(待討論)
二、生產、活動小組:生產、生活、生態之三生。(待討論)
三、植栽小組 :期待黃盛燐指導。(待討論)



※野蔓園簡介(供參考,也不一定適用啦)
壹、地理位置 北緯 ,東經 。
貳、行政單位
參、地質/地形
肆、水文氣候
伍、生態資源 1. 植物2. 動物
陸、歷史沿革
柒、其他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雅琪真是了解我的難處呀
其實在場我只認識-雅琪.鈺琳.法藍.亞曼而已
開會時我一直很注意您們間的互相稱呼
若沒聽出來的就用特徵來記
例如長髮.帶眼鏡.有無鬍子.上衣顏色.式樣...很多啦
然後ㄚ因每個人都很有見地
所以我寫起來也不會覺得累
只是整理得東西不知與會者滿不滿意?
其實做紀錄整理也是很好的學習
但我對讀書會的內涵並不清楚
想說先來貢獻一點時間整理它
然後大家再一起修正之這樣會比較有效率

先預告一下7/10我無法參加
因7/09及7/11我都有辦活動
所以7/10得乖乖在家
若當天有人錄影
請給我一份CD好嗎

月姿 7/4

匿名 提到...

時光飛逝...一年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