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008/4/21

興趣與樂趣---回歸簡樸自然生活




今天,兩位荒野的朋友大冠鷲與藍雀,翩然到訪。將近一年前,他們由部落格與我聯絡,想要一訪野蔓園。
上週我在花蓮授課,他們不期來訪,卻無緣相遇,今天總算得以見面。這兩位非常特別的朋友想要過回歸自然儉樸的生活,也對樸門的理念也十分認同。兩人更有心想要幫助一些被憂鬱困擾的朋友,尋覓一個讓這些朋友休養喘息、學習一技之長的庇護所,讓這些朋友也能夠自食其力,以手工和加工的技能自力更生。
兩人非常認真又有想法,談天中,也聊到我的轉變以及野蔓園的經營理念,希望我能夠給他們一些建議,這讓我想到其實許多人都曾這麼問過我,所以現在一並訴諸文字,以饗同好。

幾年前我還是一個標準的生意人,每天汲汲營營於獲利,環保、減碳、節能,對我來說無異是媒體的煽情之詞,對我來說是無關痛癢。
因緣下的轉變來自於嚴重的過敏症狀、肥胖,以及長期工作累積的情緒壓力,開始只是自私地想要改善自己的狀況,擔心病痛纏身,因此接觸有機與健康食品,才開始對環保、養生、自然,有了近一步的研究。期間為了治鼻子也在武漢學習中醫與為了減重到印度學習自然療法。
由於中醫與自然療法讓我瞭解到現今社會種種問題與許多疾病多因為人與自然脫節太久所至。
加上因為標榜有機的事物並非我所親見,多少存有懷疑,因此我便自己動手,開始了我的佃農的生活。
幸運的是,我開始就接觸到樸門(Permaculture)的知識,讓我從觀察與實作中得到自然生態農耕的經驗,認識了很多同好,更有了花蓮樸門理想專案的開展機緣。

不論是野蔓部落的連結---從香港、美國、奧地利,甚至非洲,都有人關心野蔓園這一塊土地上發生的種種,映證了天涯若比鄰、吾道不孤的說法---還是綠屋工坊想要傳承的傳統手做文化氛圍、保留在地人文特色的理念,這些都加強了我繼續分享樸門經驗的動力。
這幾年來到野蔓園的朋友,大致可以分為幾類:一是已有土地,不論是祖傳或是購買所得,大多不知如何著手開始實踐自然農耕生活;其次是計畫過自然簡樸或是半X半農的生活,而開始來野蔓園取經、到處學習的同好,也計畫要尋找土地來加以實踐。另有一類是支持這樣的理念,偶爾想要體驗這樣生活與課程、關心健康養生與環境、廣交朋友,但是受限於家庭工作經濟等因素,無法全心投入:這一類的朋友佔大多數。還有一些是關心子女教育問題的父母,希望讓子女多接觸自然健康的生活。
當然也有一些人被野蔓園的環境(廁所與狗)嚇跑,但不論是哪一類,當與他們分享樸門經驗時,也多少會提到我上述個人經驗的問題。我給他們的建議是:第一,你必須對你喜望從事的這件事情有興趣(與基因有關)。當你對某一件事情反覆思考、時時回憶,甚至花費許多心思在這件事情上,那麼恭喜你,你對此事便有了興趣:那和偶爾想起、偶爾接觸的好奇不同。
接下來,你必須在此事中找到樂趣,因為農事是非常辛苦與孤單的工作(我想不只農事,許多事情其後必伴隨著辛勤的勞動與付出),這是台灣農業之所以面臨勞動力老化危機的原因。而且你不能將之視為一份工作,想要從中獲利,但是請注意,獲利與基本的所得不同,最近商業週刊又塑造了一個「台灣新經濟奇蹟」的故事,一群年輕人利用貸款資金,大量租用休耕土地、使用傳統農法耕作、以及使用冷藏技術調整供貨,開著有冷氣的耕耘機,在五百公頃租來的農地上耕作,每一個人都獲取百萬以上的年薪。
我想他們的出發點仍在獲利,如果能以有機自然的農耕方法,不使用化肥與農藥,獲利也許會減少一半,但每個月也有數萬元的收入,而對這五百公頃的土地而言,將會是一個永續經營的契機。
因此,想要從事這樣的行業,你必須要找到一群同好,以及保持對環境、人與動植物永續平衡發展的堅持,才有可能支持你長久的走下去。
這完全符合樸門的三個倫理: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分享多餘。
三年前,沒有人會想到今天面臨的糧食短缺,更沒有人想到今天會看見一桶原油高於一百元美金的光景,關於糧食危機,許多人歸咎於生質能源剝奪了過多的耕地與糧食作物,也有人認為是暖化造成的現象,不論是什麼原因,與其問「為什麼?」,不如問「怎麼做?」:我們不如來思考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現在正是你可以為地球做一些什麼的時候了,而樸門是一個你踏出第一步的指導者,他讓這些原本就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可以被實現。也不會覺得為環境議題盡心力會
與你太遙遠。
樸門並非要求你過沒有享受、違反人性的生活,那有違人類進步的法則。樸門提供的是平衡、永續的觀念,所以當你做了一些耗能或增加二氧化碳的行為時,請你同時也要做些平衡,比方說動手種棵樹,多走幾步路,吃當季、當地生產的食物…(你可當這是一種贖罪卷),以上種種都是可以輕易實踐的。
在地球日的前夕,這些想法,跟大家分享。


Yamana

2008/4/18

來自香港的jovy在野蔓園換工感言




終於來到由台灣WWOOF安排的野蔓園,這一個星期的所見所感,完全是預計之外。頃刻,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首先,我要聲明,由於每個人的背景不同,對事物的體驗也有不同的反應,以下分享的,是我個人的主觀感受,也許未必是事實的100%。野蔓園,並不是想像中的有機農莊,以「亞曼的實驗園地」來形容它,應該更為貼切。
亞曼是野蔓園的主人,四年前向台北政府租下了北投區這片一千坪的土地,便開始創造他理想中的樸門(Permaculture)及自給自足的生活。我先不介紹甚麼是樸門,因為一個義工身在異地,首先最關心的定是住宿的環境(如睡房及廁所。)我住的是一間亞曼跟義工朋友自行搭建、在養豬及養雞場旁邊的木屋,用的木材都是從舊房子拆下來循環再用,符合環保原則。地下的一層可生火及用餐,攀上一條約八九呎長的木梯子,才到達睡覺的地方。最初我覺得是蠻有氣氛的,但逗留的時間長了,感到愈來愈冷。細心地看,這家木屋殘舊簡陋、甚麼都是髒髒的,地鏄滿是泥巴,還有一個很大的破窗子未修補。抵達當晚氣溫突然急降,風雨飄搖,屋內的氣溫跟屋外無異,我的心情也隨體溫慢慢冷卻下來。(破窗子的另一個問題是,經過的人能清楚看到屋內的情況,換衣服不方便,沒有安全感。)亞曼問我有沒有帶睡袋,我呆了一刻,出發前我曾電郵問過他要特別帶備什麼,他當時的回覆是:個人用品便可。還叮囑我放輕鬆,就當是來working holiday。睡袋一向不被我列入為個人用品的範圍,我事前沒預計到,睡覺的地方是這樣。幸好,他有睡袋供應給我,他又怕我不適應新環境,還特別請了他的工作夥伴子萱(一個台北女人,也是義工)來陪我睡,很貼心。我覺得一場來到,就應該拋開城市人的生活習慣,嘗試去適應吧。
亞曼說,我是第一個來野蔓園做義工的女生,之前他共接待了兩個台灣男生,一個是台北高中的地理科老師,另一位是台中的打工族。換言之,我是是第一個外地人來體驗。雖然有心,但天氣實在太冷了,屋頂沒有密封,即使我穿多幾件衣服,把自己瑟縮在睡袋內,臉上仍然感到陣陣寒風雨粉,加上整晚的狗吠聲夾著陣陣寒風聲,一夜睡得不好。
我想,天氣變幻莫測,所以問題是短暫性及可解決的,希望在明天!但是,去到廁所這一關,我真的投降了。廁所只有一個,男女共用,建在另一間木屋的旁邊,由我住的地方步行去約半分鐘。它用竹子蓋成,沒有可鎖上的門,取而代之是一塊連風都吹得動的布簾。嗯,那塊布簾就連狗狗都能打開...亞曼養有六七隻狗狗,有次如廁時,狗狗竟然衝進來,靠近我的臀部,嚇得我!廁所的設計除了對女生很不方便,衛生條件也需要改善。亞曼捨棄了沖廁的設備而採取了另一種祟尚自然的方法去處理排泄物,開大的就用筒子內的木屑蓋上面,開小的就不用理會(直至我來到時不習慣,子萱才拿一個水煲給我沖水)。洗澡的地方也是在這個異味薰天的狹小空間內,但因沒有掛毛巾及衣服的設備,加上那塊不安全的布簾,最後我都決定不洗澡好了。只此一晚!因為翌日,我實在忍受不了,決定要搬去其他地方住。多得子萱的收留,我可以暫住她的家,省回租酒店的旅費。我的有機農莊體驗並不是一晚就如此結束,每天早上約九時,我還是繼續上山工作......

每天的工作時間,大約是由早上九點多至下午四點,午餐約是十二點多至兩點,換言之,幹活的時間不長。逗留了約一星期,體驗過的包括採豌豆、蘿蔔、桑椹及白菜種子;在水稻田工作(如鋤泥翻土、插秧苗等);種絲瓜及南瓜苗;煮飯切菜及清洗東西(主要是蔬菜食物及餐具);做柚子茶、桑椹果醬、雪裡紅及烤麵包,很多樣化。

最辛苦的是在水稻田工作,不單是鋤泥翻土要耗盡全身的力量,就連提起被水泥漿住的雨鞋都要費好大的力氣,在秧苗與秧苗之間走著,一步一驚心。失去平衡的話,不單會踏死已經插好的秧苗,衣服及身體都會掉進又黏又髒的水泥內。那種辛苦,也在心理層面上,因為晚上洗完澡,看到指甲仍然綑了清洗不到的黑邊,心裡就有點難受 。
比較起來,我最喜歡的工作是清洗東西。木屋內的環境、煮食地方及物件都是一片髒亂發霉,令人吃喝使用任何物品也不放心,其實,祟尚自然也可以保持清潔乾淨吧?
撇除衛生問題,其他方面是不錯的。亞曼每天都盡量指派我做不一樣的工作,務求在短時間內帶給我不同的體驗,很細心,而透過體驗及茶餘飯後的聊天,他跟我分享樸門農法(Permaculture)的理念。樸門農法本是澳洲人Dr. Bill Mollison and David Holmgren在七零年代創立的,現時台灣只有寥寥無幾的奉行者。核心價值包括照顧地球(Earthcare)、照顧他人(Peoplecare)及資源分享(Fairshare)。
簡單來說,照顧地球=環保。亞曼說,森林是一個觀察欣賞,思考及充電的地方,而不是用來開發的,他又提及到土地倫理的問題,地球是大家的,只有認知到這點,各人才不會因一己私慾而濫墾土地砍木,過度拿取大自然資源而做成破壞。他在野蔓園內實踐了自然建築,在盡量不破壞自然環境的情況下建屋及耕作。不過他後來也承認,最初欠了周詳的計劃,把接待義工的住宿建在傳出異味的豬場旁邊。樸門農法的其中一個原則是先細心觀察,然後慢慢解決問題,所以他吸取了經驗,心中已計劃再覓地重建。
照顧他人跟分享資源牽涉到建立一個互助互愛的社區,特別強調「交換」的概念,如以物易物、以一己專長換取別人的服務等,以達到資源能有效及聰明地運用的目標。野蔓園舉辦不少活動,都是邀請有共同理想的義工當導師。另外,阿曼知道我從事文字工作,就請我寫一篇體驗及給他照片,放上他的部落格,實踐了另一種方式的交換。
總括而言,這次的農莊體驗融合了挑戰、得著及人情味,令人難忘。

2008/4/10

天母合眾國雜誌訪問亞曼

亞曼的野蔓花園
請不要叫我唐先生,叫我亞曼就好了,亞曼是梵文名字。
亞曼本姓唐,原來從事建築、有限電視、衛星電視的行業,180公分高的亞曼,3年前體重超過100公斤,身纏各種慢性病、文明病、富貴病,40歲以前是我糟蹋身體,40歲以後市身體糟蹋我。以前工作壓力大,衛星電視一斷訊,賠錢是以美金、、以秒計的,經營範圍包括亞太地區、澳洲、中東。那時後我一天抽3包菸,吃掉200多塊錢檳榔,體重一直上升高血壓。4年前我決定去北印度,學自然療法,然後學了permaculture(永續農藝),結束了以前的工作,開始過新生活。
從中山北路7段往陽金公路的沙帽路40之20號,亞曼三年多前向台北縣政府標租一塊農地,身份變成了佃農,開使了他的野蔓園,也和一些朋友一起研習(永續農藝),希望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生性豪爽好客的亞曼,開使他的田園生活。
(他先讓這塊農地休耕2年,才開始種植物。)
從用廢木料蓋農舍,到接水、墾地,都是和朋友一起自力救濟搞起來的,不斷地嘗試錯誤、學習、討教,才有今天一方水土可以種一些符合(永續農藝)的作物。我這裡種的植物都是多樣的,無法大量生產,也不會有大批的病蟲害出現,成果除了自己食用,就送給朋友。來這裡大家都是朋友,都是義工,一起工作一起享用成果,一切從簡。
幾個月前,亞曼聽到台師大周儒教授講到生質柴油的事,他非常興奮。周儒在澳洲看到許多人在車庫自製生質柴油,認為在台灣也可以試試看,但他自己也沒有做過。亞曼就向周儒要了一些資料,上網找國外的資料,就在廚房中用果汁機、魚缸用的打氣機,再加上簡單的家用濾水器,再從忠誠路的主婦聯盟合作社討了炸豆皮剩的植物油,竟然一次就做成一桶生質柴油。
有了油就得試一試,亞曼找了一台舊柴油機,加一些生質柴油,嘿!竟然能跑,再多加一點,還沒問題,乾脆全用生質柴油,不但柴油機照常發電,原來的柴油味竟然沒有了!興奮的亞曼告訴周儒,周儒也非常高興。但接下來要怎麼做,台灣沒有人有經驗。喜歡嘗試新事物的亞曼,花了十幾萬,買一輛舊的柴油三菱得利卡,再一步一步讓這台老柴油車一點一點加入他自製的生質柴油。
算一算1公生的生質柴油不到5塊錢,加油站的柴油1公升要22至23元,而且生質柴油的污染比石化柴油少得多,亞曼加了30%的自製生質柴油,用了一個多月,那輛老爺三菱,還沒出問題,而且原來柴油車的臭味也減少了。
亞曼信心大增,決定提出一個BD-1000的計劃,號召他的朋友、讀書會的會員,在各地組織生質柴油的推廣中心,在一年內找到1000輛車,加入使用生質柴油的行列。
10月中旬,亞曼要去台師大報告他的實驗心得,台師大的總務長也非常有興趣,如果可行,台師大的部份校車就會開使添加自製的生質柴油。
看看亞曼的行動,反觀台灣政府、學術機構與產業界,對於生質柴油還在(研議)階段,甚至中油還表示,加了10%到20%生質柴油的柴油,會比一般柴油貴1、2元,顯示這中間存在很大的問題。
源自天母合眾國
創刊2號2006.11